谭清风 发表于 2017-1-1 14:02:13

徒步行禅与身心灵全方位拓展训练手册


徒步行禅

谭清风









导语:在走路时,须要明明白白走路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--佛陀





目录

一、何谓徒步?        4
二、徒步与行禅        4
三、徒步行禅的益处        4
四、徒步行禅实操        5




一、何谓徒步?

徒步一词,有四种意义,一是指古代平民的代称,古时平民外出无车,故称集中营内,多为徒步,如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中记载说:“起徒步,数年至宰相,封侯。”二是指古代军队中的步兵,如《吴子·应变》中说:“能备千乘万骑,兼之徒步,分为五军。”三是指用脚行走、散步之意。如明朝袁宏道在《满井游记》中说:“徒步则汗出”四是指作为一种特定运动项目,也就是本书所要讨论的话题。按照一般的解释,徒步运动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散步,也不是体育竞赛中的竞走项目,而是指有目的的在城市的郊区、农村或者山野间进行中长距离的走路锻炼,徒步也是户外运动中最为典型和最为普遍的一种。由于短距离徒步活动比较简单,不需要太讲究技巧和装备,经常也被认为是一种休闲的活动。
二、徒步与行禅
   如果说徒步仅仅是为了户外休闲、锻炼身体而进行的一项活动或运动的话,那么徒步行禅则是一种走路的智慧,或者说一种身心灵全方位锻炼的户外拓展项目。它不是竞走,不是和别人比赛,如果一定说是竞走或比赛的话,那也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比赛,无关乎别人,是一场自我身与心的马拉松比赛,是一场训练自我身心灵合一、与天地、自然合一的比赛。若一定要给它一个精简的定义的话,那就是在徒步的同时进行禅定(修)的活动。

   禅,梵语禅那,汉译静虑,或译思维修,即静心思虑,排除干扰,专注思维。它是一种基于“静”的行为。而徒步则更多是一种基于“动”的行为,因此徒步行禅更是一种比静坐或坐禅难度系数更高的挑战,它所要训练的目标是如何在动中修静,静中思虑,最终达到心注一境,息灭妄念,保持正念、乃至达到与自然融合唯一、物我两忘、自由自在的境界。

三、徒步行禅的益处
   徒步行禅有诸多切实的好处,其中最重要的可以训练我们的觉知力、开发智慧、提升思维境界、锻炼耐心及坚持力,既有益于改善我们的身体亚健康状态,同时对诸如失眠、焦虑、抑郁等心理诸多疾病也可得到有效的缓治,能够调节我们的心境趋于平和、乐观,树立起平等心、慈悲心。

四、徒步行禅实操
    那么,在徒步中如何思维才能逐步实现上述所言的目标呢?笔者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,以5公里徒步行走为例,总结了下面的思维觉知方法,并梳理成以下几个步骤,仅供各位喜欢徒步、自由行的朋友们参考。当然,在具体使用过程中,可根据距离远近、修习程度、喜好情况等进行改进调整。

开始前,我们以500米为单位,将整个行程距离拆分成10个阶段,每向前行走500米,就换一种觉知思维方法,具体如下:

1-500米:数字觉知训练初阶。该方法比较简单,就是按照军训时的1-2-1的数数方法,比如,左脚迈起是1,右脚迈起是2,这样1-2-1的默念着向前走。向前迈步时将觉知力集中在两脚上,觉知左右的脚的抬起和落地,觉知落地那一瞬间的脚跟、脚心、脚趾与大地接触的顺序。

500-1000米:数字觉知训练二阶:与前500米不同的是,本次练习觉知的是数字是0和1,左脚向前迈步为1,右脚向前迈步为0。如此按照0-1-0-1的节奏向前走。

1000-1500米:数字觉知训练三阶:仍然是数字0和1的练习,与上面不同的是,这次是脚步抬起地面时默念0,脚步落下与地面接触时默念1。练习时,左右脚先分别训练,如左脚抬起默念0,左脚落地默念1,刚开始练习时可能不太习惯,可以步子慢下来,用猫步的动作。左脚练习完,练习右脚,然后试着双脚同步练习。这是个慢步练习的动作,为了清楚的觉知,一开始可以尽可能的慢下来,夸张的步子,继而慢慢进入正常状态,当然,仍然保持对脚抬起和落地于大地接触的觉知。

1500-2000米:有无觉知思维训练。有无觉知思维训练法是在上述0-1练习基础上的进一步的深入,在练习前,我们先完成意识的转换,将“0”替换成“无”,将“1”替换成“有”。当脚向前迈去、未着地的状态时默念“无”,脚着地的状态默念“有”。按照“无-有-无-有”的顺序练习,初期要放慢脚步,要清楚的觉知脚步的抬起和落地与无、有的对应。当脚步慢慢趋于正常时,可以进一步默念无-中-生-有,有-无-相-生。并通过两脚与地面的接触前的“无”及接触后的“有”进一步辩证的思考下“无中生有、有无相生”的思想内涵。

2000-2500米:虚实觉知思维训练。“无有觉知思维训”完成后,我们进入“虚实觉知思维训练”。首先,将注意力集中在脚下的大地及大地与脚抬起的虚空间隔上,脚下的大地代表“实”,脚抬起时与大地之间的虚空代表“虚”。当脚向前迈起未着地时默念“虚”,当脚着地时默念“实”。为了清楚的觉知,练习时可以放慢脚步,用猫步的动作,“虚-实-虚-实”的向前行走、默念下去。稳定后,可以进一步思考虚与实的辩证关系。例如:离开大地(实)对身体的支撑,脚是否可以平稳的站立?若脚下没有虚空(虚)存在,脚是否可以毫无障碍的前行?

2500-3000米:阴阳觉知思维初阶训练。孔子在《易经・系辞上》中说:“一阴一阳之谓道,继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。” 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,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,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完成和显现。一阴一阳即是相互对立、制约平衡的,同时也是相互包含、此消彼长的,阳中有阴,阴中有阳,阴消阳长、阳消阴长、阴长阳消、阳长阴消的关系。根据阴阳五行的理论,左阳右阴,左腿、左手为阳,右腿、右手为阴。我们正常走路正常情况下都是左腿(阳)向前迈时、右手(阴)则向前甩;右腿(阴)向前迈时,左手(阳)向前甩。左腿和右手,右腿和左手始终保持着阴阳平衡的关系,如此才能让我们得以稳固的站立行走。进入本阶段练习时,请先将注意力集中在两腿上,当左腿向前迈步时,默念阳,右腿向前迈步时默念阴,如此阴-阳-阴-阳的节奏走下去。行走时依旧保持对脚抬起和落地(脚跟、脚心、脚趾)于大地接触的觉知。

3000-3500米:阴阳觉知思维二阶训练。初阶训练稳定后,我们进入二阶训练,按照阴阳原则,上为阳,下为阴,本阶徒步规则不论左右脚,当脚步抬起时,默念阳;脚步落地时,默念阴。如此阴-阳-阴-阳的走下去。训练时,可以先以左脚开始,左脚落地时,默念阴;左脚抬起时,默念阳,左脚练习自然后,换成右脚,然后是左右脚同步训练。另外,行走时依旧保持对脚抬起和落地(脚跟、脚心、脚趾)于大地接触的觉知。

3500-4000米:独一无二觉知思维训练。本次练习主要是对前面所练习的数字、阴阳觉知思维的综合训练。具体练习方法:当左脚着地、右脚向前迈时,默念“独一”。首先觉知此刻只有左脚着地的状态,要觉知“独”与“一”都表示“单”的意思,觉知它们在阴阳属性中更多属阳的一面。然后思考下什么是“独一”?想想此刻左脚着地的状态,可以站稳吗?
然后,当右脚着地、左脚向前迈时,默念“无二”,觉知此刻只有右脚着地的状态,可以站稳吗?若把“无”理解为前面的“0”。“无二”也即0与2,都是偶数,在阴阳属性中更多属阴一面。然后思考什么是“无二”?

最后,进一步思考“独一”和“无二”有什么区别吗?“独一”与“无二”就如同身体的左右脚一样,虽然看起来无什么区别,但其实质就如左脚不能代替右脚,右脚也不能代替左脚一样,有着一定的内在区别,独一与无二就如同一体的两面。所谓:“孤阴不生,独阳不长。”由此可进一步思考体悟阴阳的消长理论。

   宋朝永明延寿禅师在《宗镜录》中说:“独一无二,即真解脱。”解脱,是解除烦恼、摆脱业障束缚、从而获得身心自由的意思,佛教指摆脱烦恼业障的系缚而复归自在。烦恼与菩提可以说就是独一不二,犹如一体两面。烦恼一来,菩提就被遮隐了,烦恼与菩提就在心的一念迷悟之间。要知道,烦恼来时,智慧并未离我们远去,我们的心念若能及时体认,就会转识成智,烦恼即菩提。

4000-4500米:踏碎虚空觉知思维训练。练习方式按照“踏-碎-虚-空”的节奏向前默念着迈步。如,左脚着地时默念“踏”,右脚着地时默念“碎”,左脚抬起时默念“虚”,右脚抬起时默念“空”。可以放慢步子,清晰的觉知脚步抬起与落地的感觉,清晰的觉知脚下的大地与脚之间的“虚空”的存在。觉知这片“虚空”在脚步踏下去时,一种看不见的清波一层层向外、向整个宇宙荡开去,觉知波与地球、宇宙的人、物所产生了同频共振感应,觉知我们的这颗心包罗虚空万有的那种感觉。

4500-5000米:步步莲花开觉知训练。最后,让我们自由自在的觉知徒步行禅的清凉与惬意,放慢脚步,按照“步-步-莲-华-开”的节奏默念前行,前行时,先想象一下,我们的每一个脚步下面都好有一朵待盛开的莲花,脚下的大地就如同莲花下的平静的荷塘水面,脚踏上时,莲花便瞬间向四周舒缓优雅的开放,清波一层层向地球、向宇宙荡漾开去。觉知步步莲花开、步步踏清凉的那种美妙、惬意的感觉。

当练习一段时间后,可以不必严格按照上述方法顺序走路,可根据自己喜欢的顺序,也可根据自己喜欢的话语进行,如对佛信徒来说,默念“阿-弥-陀-佛”说不定更能增加信心。

到了形成一定习惯后,可以不必全部精力专注在某一点上,可以保持四分之一甚至更少的专注力,另外四分之一专注力可以观想呼吸,将注意力专注在两鼻孔中间位置,观想一呼一吸气流的进出,逐步训练脚步与呼吸的协调性。

如果是集体徒步的话,可以观想自己及前后都是一具具剥离了身份、地位标签的行尸走肉或骨头人,此刻大家都是两脚踩在同一个地球上,没什么不同,如此观想可以训练我们的平等心。

在每一次观想完后,当我们发现自己身心有所收获,状态非常舒服时,进而思维要把自己此刻这种收获的快乐分享给一切众生,希望大家都离苦得乐,这会逐渐培养我们的慈悲心。

最后,希望有缘看到此文的朋友们,都能身心获益!(谭清风)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徒步行禅与身心灵全方位拓展训练手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