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天气篇: 钓具钓组固然重要!但最主要的是先要知道天气:风向!风力!水温!潮汐!根据什么样的天气?什么样的风力?而选择钓点!根据什么样的水温?而决定多深的钓棚?知道潮汐就可以知道何时有鱼的时间!而把握机会! 例如:钓鱼前一天的海水水温是二十度!而钓鱼那天是二十二度!则钓鱼这天肯定大咬!而且浅水也无所谓!浅的钓场也可以有良好的钓果出来!相反:若钓鱼前一天的水温是二十二度!而钓鱼这天是二十度!则钓况不会太好!需要找较深的钓场!尽量钓深一点! 风向及风力对钓场影响也较大!风力较大时!再好的钓场也需要迎风而钓!诱饵都打不出去不要说钓鱼了!再一是钓组上不到主流上!会离开航道!就不会有好的成绩出现了! 遇到大风大浪而对使用的钓组也有相当大的影响(留在浮标篇再研究) 在选择钓点时尽量选择面向南或北!因水流是因涨潮或退潮而形成的!大部份地方涨潮是水由西向东流!而退潮是水由东向西流!也有些地方是相反!但是始终会左右方向流!而很少情况是往前或往钓点涌过来!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是休息!因为时常会刮到底! 所以首先掌握到自然天气情况会对钓况有相当大的帮助! “浮标篇” 浮标的用法比较复杂!因钓场的环境!风力!水流的快慢!钓棚的深浅!钓饵的种类!都会影响使用浮标得大小!浮力的大小! 在此!我的主题是钓黑鲷!所以缩小范围!让各位钓友比较容易理解!容易接纳! 一般在国内!由于南极虾的求购不便!一般使用基围虾的虾仁做钓饵(会在钓饵篇中说明)!由于虾仁的重量较重!所以在此就不提零号符标及轻量级的符标! 我一般使用的是B,05,1,1.5等 在风平浪静!没有水流时:多数使用B号浮标!因为一个虾仁的重量几乎和B相符!而且可以沉到十米以上!由于不加任何咬铅!所以下沉时可以顺着诱饵自然下沉!但是这种情况较少! 正常环境下!多数使用05号浮标!四及风以内!及正常的水流!可以钓到七到八米的水深!钓组深度虽然调到八米!但由于水流的快慢!实际钓饵会在六米半到七米半之间徘徊!这是最常中鱼的钓棚!也是黑鲷比较喜欢的深度! 另外水流较快或者钓大本流时或者受风力影响海浪较大时!根据当时情况使用1号或者1.5号!这样比较容易受控制!不容易离开航道!大致可钓到十到十五米的水深! 简单的想法!一个B钓一到三米!2B钓二到六米(1Bx3米)!无风无浪无流时!用B来钓三米水深!有风有浪有流时!用3B来钓三米水深!这样考虑就简单多了!
在此先谈谈”钓饵”:黑鲷是属于”杂食性鱼”无所不吃!一般常用于钓饵的鱼食有:南极虾!活虾!青沙虫!红沙虫!虾仁!小螃蟹!海肠!青口!小贝壳类!麦片!玉米!西瓜!小鱼!小八爪鱼等等。 在这么多的钓饵里!要用什么做钓饵才能达到最高效果呢?说难就非常难!说容易就非常容易!因为主要是看钓鱼人细不细心!专不专注!所谓的细心就是对大海的情况判断准不准确!这里就分出来要用什么钓饵才有效!是非常重要的! 我记得有一次出外礁钓鱼!开始时整个海里都是泥猛(一种带毒刺的鱼)!一小时后!整个海里都是黄鸡鱼!有大有小!大的一斤半!小的几两!两个小时后!冰箱就暴满了!当时我带了七种钓饵!包括了南极虾!活虾!虾仁!青虫!小螃蟹!麦片!小八爪鱼等等!用尽了法宝还是杂鱼!偶然我记得拿麦片可以钓黑毛!就在钩上穿满了麦片!结果连中九条黑鲷!(但从此以后!有时不管用!)结论是有杂鱼时!此法就比较管用!(大约五月以后到十月) 直落的外礁小螃蟹就比较管用!在我常用的钓饵里主要是南极虾及虾仁!南级虾我就不特别介绍了!在这里介绍一下虾仁!虾有很多种!钓鱼用最好用基围虾!因为没有背上的黑筋!我用时会用盐及白沙糖淹制后放冷冻库里!一斤的虾用半斤的盐及半斤的糖同时放入!二三个小时后就可使用! 夜晚钓鱼多数用青沙虫!筏钓多数用小青口!小螃蟹!小贝壳类! “诱饵篇” 在矶钓使用之诱饵是衡量鱼获量的主要工具,所以浮游矶钓钓法及中诱饵是分不开的。打诱饵最高境界黑毛及鱲鱼是住在海底的岩石缝中,若想将钓饵送到那个位置是相当的困难及钓棚需要相当的深度,再加上海底之岩石起伏不平,要直接将钓饵送到鱼的前面是更加困难。另外,就算将饵送到黑毛及鱲鱼的嘴前,鱼也不一定会吃,因为鱼对此钓饵之惊戒心相当之大,若再加上小鱼群多时,钓饵尚未到达鱼棚前在中途已被小鱼将饵吃掉了。所以将钓饵送到钓棚,再让目标鱼来吃鱼饵是有相当难度之学问。 所以就要利用诱饵,撒入海中把鱼引到指定范围,是需要对海洋有深厚的认识才可。首先不管大鱼或小鱼全部争先来吃诱饵,这也是证明诱饵已经发生了效力。如要引起黑毛及鱲鱼之注意,使他们在深水层慢慢的游上层来吃饵,这就是诱饵的最大目的。最初抱有警戒心之鱼群,吃到几个诱饵后,发现并没有任何危险时,鱼食饵之态度就开始疯狂(尤其是多鱼争食的情况下),此时也就是最好钓的开始。 在此时打诱饵之方法及时机,也就是决定钓果的重要环节,打诱饵能将目标鱼引至目标带。可以把鱼引到水面来食饵,就是打诱饵最高的境界。如带上偏光镜还可以看到鱼吃饵的情况,若见到青白之鱼腹白尾这是属黑毛了,而见到在水中回游,上黑下白之鱼种就是属鱲鱼了。见到鱼群在水面回游,也是钓鱼的一种乐趣,在蚊洲地带,时常见到的鱼群有幽面,红尾东及鸡鱼等。 自己的个人份量 浮游矶钓钓法之鱼获量是跟诱饵之打法有很大的关系。数量及诱铒内的份量有影响外,也是相当重要之一个环节。比喻说:在杂鱼较多之季节里,由于杂鱼太多使到目标鱼无法游上上层水面。又或者好不容易才将大鱼引诱到上层,可惜诱饵用完,一下子被引诱上来之大鱼就会全部走掉,后悔也来不及了。所以在此先提议之数量,以我本人一天诱饵之准备量约在9至12KG南极虾,集鱼粉4至6包。看杂鱼之多少,根据情况来定。在夏天(4月底至10月初)之用量更多18KG(12块×1.5KG)南极虾,集鱼粉(浅粉)3包,另外再加2包鱲鱼粉,2包麦片可用可不用作后备之需。但大部分情况下将鱲鱼粉或麦片各用1包分开3次使用。 在冬初期(10月底至4月初)南极虾就需用12KG(8块×1.5KG),集鱼粉6包分3次使用(取其各集鱼粉的专长及不同的特性),另外准备3包麦片,必要时使用。 每次开始制造诱饵,先用3至4.5KG的南极虾加1包浅粉使用,看海水的情况,鱼食饵之情况,然后再按不同天气和气温之情况适当的加入其它之集鱼粉。 钓饵方面最少准备2盒,视乎吃饵情况而定,上午先开一盒,另一盒留在冰箱内保持新鲜。在上午用剩之钓饵倒入诱饵桶内跟诱饵混合,下午再从冰箱拿出一盒新的钓饵,这样才可确定保持钓饵之新鲜度。 在做诱饵之前发现杂鱼多时,最好使用膨涨几倍之集鱼粉水加多一点。另外,如遇到大风打诱饵时,就应选用远投性的集鱼粉为主。水温低时,以较重之诱饵为主,让诱饵可直接到达深场,因为这时候大鱼是很少会上水面的关键是钓饵与诱饵能否在一起。 讲了那么多最重要是让诱饵慢慢在水中扩散下沉,但必须想尽办法,使诱饵和钓饵碰到一起,为最重要。 最主要是将打出的诱铒和钓饵撞到一起,要考虑到诱饵下沉之速度,水流之速度,这是可从集鱼粉的特性去估计。计算好再配合适当的钓组和鱼饵入水的位置,可以让钓饵在诱饵带停留最长时间,这样鱼获量肯定可以有保证。 根据杂鱼的多少,而决定打入多少诱饵。 有时在看别人钓鱼,从他打诱饵的方法,就可以知道此人是否钓鱼高手。例如:有些人,打出一杓诱饵后,以后就忘记在需要时再打,或者一下子打七、八杓,然后在半小时后才再打,结果走的时候,6KG南极虾尚用不完,只用了一半,剩下的全部倒入海里,此是非常不好的例子。大家记紧诱饵适宜量少而密打,使到诱饵源源不绝有诱饵存在及保持长时间。 诱饵的基本打法是让鱼靠近,然后维持在指定的水层及地点,诱饵的打出不能一次过大量而相隔的时间也不要太长,要看鱼消饵之情况而作出适当的打。另外就要注意海水中的情况,杂鱼的多少来决定打诱饵的量及密度。简单的说,水面杂鱼少的时候,打1杓诱饵时,上层鱼吃不完的诱饵,可以沉到下层,在下层可以引诱到你的目标鱼,而且在继续打诱饵的情况下,可以将深层之鱼,引诱到表层来,这就不需大量的诱饵了。但反过来说,杂鱼多时,打下1杓诱饵,已被上层鱼吃完了,而根本没有诱饵可沉到下层,下层之目标鱼就不会停留太久了,这是因为下层的大鱼根本无法吃到诱饵,这情况下若适当的多打一点诱饵,让杂鱼吃剩之鱼饵,可以沉到下层,保留住下层的鱼在此钓棚才是最高境界。 多杂鱼时的对策最后如果杂鱼实在太多的情况下,有三种方法,可以一试:其一是诱饵分离打法、脚下打三下,外面本流打一下,集中脚下,把杂鱼引到脚下,钓杂鱼前1米的地方。其二用较重之诱饵,然后将钓棚调到相当深的地方为目标。第三就是汤马士所称的”B计划”他把大量的诱饵一次过抛进海里,任由水平的杂鱼进食,然后余下的诱饵就会跟随水下层的水流飘到有大鱼的地方,再靠对底流的认识,找出较远的目标位。这一来可把杂鱼留在固定的位置,二来又可从中钓到外面或底层的大鱼。说起来相当容易,但做起来就非对底流有相当的认识不可。总之,打诱饵对于获量是相当重要的,请记住,想尽办法,让诱饵和钓饵能在水面下撞在一起,为最主要。 如何决定钓棚 这几年矶钓不断有新人类加入,使到这个圈子热闹非凡,笔者经常所见一个钓鱼团内都总有新人和老手,在钓鱼的经验中当然是富有多年资历的较为优胜,但是这也并不代表新生会钓得比老手差,关键是很多老手只顾他们钓鱼历程中累积下来的经验,而不顾新环境的转变,这也是笔者去年所发生的小毛病。而新朋友就因对钓鱼一片空白,很容易接触新钓法,及不受经验影响而用心去思索,使到很多时新钓友钓得比较出色。 钓棚的争论 有很多钓了大半生鱼的人,仍然没有认识到钓棚及泳层的问题,他们只顾千篇一律把钩子挂上鱼饵,然后习惯地固定钓组的长度,投入水中便开始矶钓。可能是以前这副钓组的长度令他钓过大鱼,所以自此就不断采用。需知道就算在同一地方,海是不断地变,有风向大小、水流方向、潮水涨退及温度的差别,这种种因素都会改变了鱼的泳层。我大胆地举出实例,大家都知道鱲鱼一般的习惯是靠海底栖身,但是近年来鱼排上不是很多朋友见到鱲鱼在水面游过,甚至留在鱼排的屋下,用肉眼也可以看到。那大家应该相信鱼是会在不同的情况下走到不同的泳层啦! 现在我们要重复基础性的问题,就是鱼类的泳层为何会变幻莫测呢?相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温度的影响,简单来说就是鱼会因不同气温下改变泳层,得寸进尺者认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。当越了解鱼类,就会知道鱼也是动物,它们会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栖身地。天气太冷我们为了保温就会穿较厚的衣服,而太热时我们也会找阴凉的地方,这是身体在不同的情况下叫我们作适当的调节;而鱼的侧线,也有探测温度的功能,所以也知道那种温度才适合自己。而第二个更有建筑性的原因是我们知道鱼的一生只为了两件事,一就是要繁殖性下一代,其二就是为了找食物。在夏天水面的饵料生物特别多,所以很多小鱼都会走出水面觅食,而专门追捕小鱼的鱼类就会在夏天走到离岸不远水面来。就好像吞拿鱼等鱼类,它们在夏季很多时为了追捕小鱼,而在离岸海面8至10公尺处活动,这是拖钓卢亚和矶钓标准钓棚了。我们也因此而得知夏天钓水面鱼的钓棚了。而在冬季,因为水面没有小生物作小鱼的食粮,又因东北风的汹涌,令到小鱼都走到深海去,所以夏天的捕食者在这种情况下改变泳层。当中有经验的钓友都知道,其实在冬季小鱼真是不多,所以很多鱼都只选择在夏天大量进食,而冬季就如冬眠一样,只留在深海,少活动和少觅食,就这个理论,我们应该可以了解到石斑等鱼为何只会在夏天才会钓到。其实这个论点可以从养鱼排的喂食习惯去理解,很多鱼排排主只会在夏天而靓流水下才会喂鱼,而冬天喂鱼情况就很少了。这是小弟追问专业养鱼的排主才知道的,不过当中所指的就只有鱼排惯养的石斑等为主。 鱲鱼的钓棚 我们知道了鱼群在温度下变了泳层后,再加上对目标鱼的认识,那就大致可以找出钓棚的深度了。但是在不同的深度下我们的钓棚也应该有适当的调整,所以本刊常挂在口边的是首先要了解钓场的深度,尤其是走到陌生的钓场,一定要先测试水深,然后再了解温度最后才设出一副针对性的钓组出来,尤其是钓多栖身于底的鱼。例如钓鱲鱼,大家都知道黑鱲和黑沙鱲多食石边的贝类,所以钓这种鱼就要钓靠边和较底层,虽然我们矶钓有诱饵的帮助,就对于这种活动性较低的鱼,它们离开底层的时间将会很短。所以在这情况下都是把钓棚的长度设至跟水深差不多就最有利了。而且大部分的针对鱼诱饵粉都是比重较高,鱲鱼就会自然留在水底了。 但我们知道这一点后,又怎样决定钓棚深度呢?例如试过钓点的目标位有三米深,那自然钓棚设在三米处就最理想了,但是事实并非如此,因为海洋中的水是会有流动的,而流动的海水是会令到我们的钓组不能成一直线直落到底。所以在这情况下钓棚的深度又要因水流和夹铅的位置而改变长短。水急流时可以设至长过三米,水静无流水就在三米附近也可。如果您问我那不如夹重铅垂,使到鱼饵刚刚在水底,那不是更理想吗?那我就会答您,如果是这样的话鱼饵在水里就不够自然,完全失去矶钓的最大优点,不如打沉底好了。 另外我们为了要鱼饵可以稳定而自然在水底漂动,就算很少很少的流水,我们也建议大家在以上的钓点打钓棚设到两米八长,因为海底有高低起伏,相等于深度的钓组较容易挂在海里礁石上。 而钓白鱲和黄脚鱲就会有所不同,因为这两种鱲鱼是会在不同适当季节追捕小鱼,我们可从它们的牙齿特性中得知。所以钓会追捕小鱼的鱲种,我们就要视乎它们觅食的习惯去决定钓棚的深。您会问我们一向钓白鱲都是发现它们只在深处觅食,刚才的一番话岂不是有矛盾吗?由于香港的情况较特别,大家有否发现白鱲只会在冬季才会路经本港,所以香港钓白鱲多在近海底找到这是可以理解的,但如果在其它地方就不同了。而且白鱲和黄脚鱲是属于较高活性的鱼,大家是可以用诱饵把它们引到离底的,不信下次试试! |